博客20年

去年申请了个自己名字的域名:chenyumin.cn,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

今年总算抽点时间把它备案了,于是尘封已久的博客又开张了。

翻了一下文章,仿佛一下又回到了过去,真的是,真的是……像Beyong唱的

唏嘘中叹息 从前的一切 ——《昔日舞曲》

 

看了看文章的日期,大概是从2004年吧,就开始写博客了。快20年了,啊,好快啊。

刚开始在和讯博客写,后来自己搭Wordpress写;

刚开始用免费的二级域名,后来自己申请域名写;

刚开始还写点技术相关的,后来就笑话感悟了;

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消停了好几年,又转战微信公众号了。

然后现在又开张了,真的是,真的是……看来自己真是一个有点爱写的人。

2021的春天来得比以往更早、还是更晚一些,我不知道。不过今天的天气真的,有点阴沉沉的。我望着窗外有点绿意的柳枝,写下这几行字。脑海里突然响起辛弃疾的那句:

“却道天凉好个秋”

关于隐者

关于隐者,这是个有趣的话题,“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令人无限遐想却又思而不得,平添几分神秘。为什么会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看了一篇怀图雅的文章,遂很些感慨。
其 实对于隐者,我从未见过,也并不向往。为什么要隐,这是个问题,隐到何种程度,这也是个问题。我所知道的隐者大抵有两种,一种真隐,而另一种姑且称作假 隐。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大约可以算作前者,这一类人物历史上颇多,尤其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我相信他们是抱 了终老山林的决心的。而另一种,其实是打了隐者的旗号,韬光养晦,伺机而动的,象姜太公,诸葛孔明之类的应该算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因此,我很想知道图雅究竟属于哪一种,如果是真隐,那么是什么促使他放弃嬉笑怒骂的文字而自绝于网络的呢?如果是假隐,那又为什么杳如黄鹤,毫无半点消息呢?因为既然是假隐,总应该不时地放出些风声,以期与主流社会保持若即若离的联系,为日后的出山作些铺垫。
想来想去,觉得他是真的隐了,十年时间,足以改变一切。或许网络文学对于他而言,就象是一场游戏,而隐于网不过是Game Over,仅此而已。

 

– 作者: 渔民 2005年10月18日, 星期二 12:03

吃鸡三境界

自从发现了图雅,我便忍不住把他的文章都拿来看看,这段时间也看了不少了,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这个。

吃鸡三境界
作者: 图雅 (08/14/2000)

我这人崇拜有派头的主儿。比如李白,诗仙,确实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家活着纯是为了享受--服不服吧。还有现代的,听听这个:

“我来到这个世界,只带着纸,笔,和绳索。”马上令人想起传说中的判官和小鬼,都是有法力的角色。

我呢?来到这个世界,为了什么?没认真想过。可能是凑数来的。世界上有伟大的人也有凡夫俗子。伟人不能多,俗人不能少。也许这就是为了什么。

深挖动机时,只好说,是吃鸡来的--因为我爱吃鸡。我知道这么说十分令人难为情。可我不能撒谎,来到这个世界时,没带钱,没带纸,笔,和绳索,只带了挺旺盛的食欲。

活了若干年,吃了许多鸡,居然也吃出些味道来:同是吃鸡,时间,地点,人物不同,吃鸡的境界也不同。

譬如在美国吃鸡,必须克服感情上的障碍。因为这些鸡,乃是不幸的动物。不知是谁的缺德主意,先给它们服用超量的荷尔蒙,使之变成白痴,并产生病 态的食欲。然后塞进笼子,放到流水线上,周而复始地经过食槽,水槽。在强光照射下,不休不眠地进食。三十个昼夜之后,强行处死,送入超级市场,并且一概斩 首,不得全尸,其中特别不幸者还被大卸八块。

想想吧:同样是鸡,生在伟大的文明古国,便成为老太太的宠物,每下一个蛋,必有一把米,死了,也许还能有眼泪陪葬。生在美国,却被横加迫害,当成机器,从流水线到超级市场,连太阳也没见一回。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不公。

要从这种鸡身上吃出境界来,非得独吃,在圣诞之夜,无亲无朋,一人独坐,两眼苍茫,鸡肉入口,如嚼木屑。几大口伏特卡之后,只觉家国万里,鸡 翅,鸡腿,恍如机器零件,难以下咽。零件吃下去,仿佛自己也变了机器,在世界这广大的传送带上,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吃喝,睡觉,读书的简单程序,终于成了一 种标准化的产品,在市场上待价而沽。于是一种凄凉,绵绵不绝,涌到心头。隔壁美国胖子,不早不晚,偏于此时经过,摇摇晃晃,眼见他走着走着,成了一只鸡。 想笑,又不知是笑他还是笑自己好。

“人人都说美国好,唯有吃鸡忘不了。”这是一种境界:去国境界。给你一个机会,体会一下自己的渺小与无奈。量一量树叶与树根的距离。想一想在生命的哪一个关头吃错了药,为什么蜕变成了一只鸡。

去国境界如此,乃是由于地理的距离所造成。那么在国内吃又如何呢?这就得提到开国境界。

有典故。说的是朱元璋落难,被和尚收留,吃了一碗豆腐白菜汤,得以活命。

彼时饥饿,豆腐白菜,滋味胜过满汉全席。吃完了,遂有大明两百年江山,故可称江山菜或开国汤。

本人并无利用吃鸡颠覆无产阶级专政之野心。开国者,取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因此开国鸡的来源,洋鸡不如土鸡,土鸡不如野鸡,买鸡不如偷鸡。 鸡的做法则以清炖为妙。盐以外,一切佐料都是对革命的不敬。地点设于村外乱坟岗子。取其背人,背风,且棺材板子多,容易架火。参与者以三月不知肉味者为 好,知青最佳,因他们嘴馋,且不怎么要脸。接受了再教育之后,十分膘悍,对付鸡并不用筷子,以手指捞之,你争我夺,特别烘托气氛。

插队之时,口粮不够,常饿得眼睛发蓝,飘飘然有如老外。不得已,吃了几次开国鸡。

鸡的来源是本村和邻村贫下中农的鸡舍,晚上月黑风高,宜于演出周扒皮,转到鸡笼,手伸进去,一要轻,二要慢,鸡察觉了,会咕咕叫两声,这时不可惊慌,若弄出动静,鸡被吓坏,会立即炸窝,警车似地叫起来。

正招儿是采用安抚政策,轻轻地捋。鸡以为你不是黄鼠狼,遂安静下来。摸到鸡脖子,攥住,一拧,咔的一声,鸡顿时毙命,连扑腾的机会都没有。

白天动手,较为困难。因为鸡这东西白天十分大惊小怪,通常不等你走近,就扑着翅膀跑开去。但并非绝不可为。有一朋友,绰号小万。万者,十千(时 迁)也,果然不负他的外号,常常光天化日之下把鸡绑架回来。他是采用牛顿定律,弄一根长长的尼龙线,在一端系一重物如小铁块之类。走到离鸡七八米之处,将 铁块贴地面甩去,惯性就把鸡腿绕起来。鸡不懂物理学,故声嘶力竭,亦无解脱之道。

当时另有一位座山雕朋友,开过一回百鸡宴。号称是百鸡,实际也就五七只,匪徒倒有二十来个。手忙脚乱,把鸡整好了,斩成大块儿,分三个脸盆煮。 将熟未熟之际,香味最为要命。众匪环坐,眼睛由蓝而绿,由绿而红。熟了,便吃,当时怎么吃的,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吃完了,没人说得清吃的是鸡身上哪一块 儿,众人都舔舔鼻子,异口同声地赞:好鸡!觉得这辈子值了。然后是小万司仪,拖着声音喊:给三爷拜寿啦--,大小娄罗齐喊,山鸣谷应:寿啦寿啦……三爷一 高兴,特慈祥,赐土制高梁酒一瓶。喝罢,鼓盆而歌,歌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呀)种--子,人民好--比土--(呀)地……

当了一阵子共产党人,吃了不少的开国鸡,情况起了变化。先是村民公报私仇,借招工之机送走了座山雕。后头是小万的父亲出了牛棚,仍然官拜公安局 副局长,小吉普径直开到村里,把小万接走了。我因蒙贫下中农错爱,招工无望,又因父母贵为工人阶级,故吉普亦无缘,仍然做种子。直至父亲病退,才算脱离了 土地,进城世袭了他那清洁工的爵位。

袭爵的生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每月三十六斤粮食之外,还能有斤把肉。故眼睛的颜色基本正常。星期天常去胡同口那家小铺子。老板秃顶,身着 小背心儿,手摇大蒲扇,从旧社会走过来,一口一个您。我惯常是要一盘卤鸡,二两五香花生米,用油纸包了。回家携一把懒椅,两本闲书,去那大槐树下坐下,吃 一口菜,翻一页书,清风徐来,鸟语飘落,不觉睡去。待醒来,并不知钟点,只知道落了满身满地的槐花。

当时心情,恬淡自然,类似在皇城根儿拎鸟儿的神仙人物。

鸡吃得渐入佳境。了解到鸡身上各部分味道原来不同。胸脯肉厚嫩但寡味,宜于白切蘸佐料,由小家碧玉,手似春葱,挟了细嚼慢咽。腿肉雄浑苍劲,适于拉排子车者,敞着怀,肩上搭半黑不白之汗巾一块,以手持之,空腹而食,方能得趣。

翅膀持中庸之道,无论阶级,肥瘦皆宜。而脖子乃我所偏爱,取其精致味美,有解析几何的复杂,用来下酒,可谓“曲”尽其妙。

大槐树吃初夏是刚进城时的勾当。馆子里吃隆冬则是在改革实行了了几年以后。那时改革遇到了瓶颈,有点哮喘,但我辈口袋里总算有了几个闲钱,脸上气色也还不错。狐群狗党,免不了聚一聚。

须是林冲雪夜上梁山的天气,雪大片的下,云压在头顶上,天暗下来街上人走得悄没声儿,饭庄里清寂无人,时机最好。馆子要挑老字号,桌椅黑沉而有暖意。

装点须有朝代感。墙上挂有大幅狂草墨荷之类,至少也得悬几个郑板桥的病字儿。

参与者多属粗通文墨,自称知识分子,人称吃屎分子,格外欠打的那种人。几个人坐成一桌,叫数盘热炒,主菜乃是气锅鸡。再弄几个冷盘,一边等菜, 一边喝着啤酒,无边无际的聊。聊聊社会,聊聊物价。既是知识分子,都能侃上几句卡穆,老庄,超稳定结构。顶不济者也能发泄点赶得上时髦的不满。从邓小平到 飞碟,社会主义到星球大战,似乎世间无题不可下酒。

到热菜上来,已是酒过三巡,喝着鸡汤,众人的头上和话里都冒出白气,议论愈发淋漓酣畅。超稳定结构已经异化成了哥德的怪圈,中国的问题全在于老 百姓的劣根性。一时你争我吵,慷慨激昂,各不相让,骂则咬牙切齿,笑则声震九霄,哭则饮恨吞声,悲痛欲绝,全有欲治中国,舍我其谁的气概,都恨不能学老一 代革命家,拔出盒子炮,大叫一声:给我一个连,老子不信冲不过去!这是到了吃鸡的治国境界。

骂过了,争过了,国也治了。乃各自收了兵器,鸣金回家。

推门出去,冷风扑面袭来。抬头望去,突然发现前门楼子还跟几百年前一样,纹丝不动地蹲着,五路无轨也还是慢腾腾驶过,这才意识到原来中国还是中国,并没有因为刚才吃了一顿涵盖古今的气锅鸡而发生多大变化。

只有雪是仍然在下,路上少有行人,唯一的变化是积雪更厚,夜更深了。
 

– 作者: 渔民 2005年10月20日, 星期四 12:55

安乐死

早晨在公交上听到一则新闻,说是荷兰拟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对重症儿童实施安乐死。当家长及医生认为患儿所遭受的病痛远超过这弱小的生命所能承受时,可对其实施安乐死。拥护者认为此亦即人道精神的体现,而反对者则痛斥,任何生命都有其生存的权利,一时甚嚣尘上,莫衷一是。
听罢沉思,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拥护者的一员,与其在痛苦中煎熬毫无希望地活着,倒不如保留尊严地死去来得痛快。如果生命的意义仅仅是通过各种冰冷的管子来延续,或者只能通过仪器上的曲线来表示的话,这其实与死去无异,活在仪器中与活在天堂里都一样,或者后者更让人向往。
对于家长或言,这是一个残酷的抉择,理智和情感,孰轻孰重?但无论如何,请不要非难,因为他们才是最痛的人。

 

– 作者: 渔民 200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09:58

美丽的误会

挤在公交车上,前面那个人的头型很酷。
完美的半圆弧形,头发呈深棕色,发梢在经过特殊处理后略显虬屈,以一种自然的姿态向外发散,营造出一 种毛绒的质感,让人有一种抚摸的冲动。而后面则辅以一条马尾,长度适中,艺术家常见的那种,最令人称奇的是头顶的一处特技:一个钮扣般的凸起!年轻的发艺 师们在自己头上开出梯田般的纵横沟壑,并辅以油画般的颜色,并不少见,但这种实物雕塑般的技艺确是前所未闻。透过车窗外射入的清晨的阳光,仰视着近在咫尺 的惊人发艺,那颗蚕豆仿佛宝塔顶端的佛珠,散发出迷人的光晕,而四周的绒毛在这光芒的泽被下更显滋润,众星拱月般生机盎然……甚矣,技乃止此!
正当我暗自揣摩那颗蚕豆的神奇技法时,那人略偏了偏头,天哪,前面还有一鸭舌!所有的美丽遐想、光怪陆离顿时轰然倒塌,原来那竟是一只帽子!

 

– 作者: 渔民 2006年01月17日, 星期二 10:43

情深缘浅

情深缘浅,不知道是谁造了这个词,但很契合我现在的心境。
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在历经苦难总能走向婚姻的殿堂,但以后怎样作者都没说。
前 几天在书店看到一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随手翻了一下,大意是婚姻需要经营,就象烹饪,得掌握火候,看来洋鬼子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我们前 面。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泥巴与水的比喻就略显粗糙,虽然骨子里风流透顶,但可恨的是老祖宗没有把这清水和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工艺记录下来, 所以至今大部分知识分子仍然不能窥其门而入,倒是那些韦小宝似的人物得了部分的遗传,实在是一件憾事。
不过说到底,经营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经营不善,弄巧成拙也是常有的,所以洋鬼子的书虽不错,但能学到几分还得看你的缘份:)

– 作者: 渔民 2006年01月23日, 星期一 10:25

怀念家驹

在网上看到这么一篇,勾起了对家驹的怀念。严格地说,我算不上是他的Fans,因为我对他的身高,嗜好一无所知。但他的歌曲我基本耳熟能详,从《光 辉岁月》到《海阔天空》,Beyond的歌曲陪伴我从高中一直到大学毕业。流行却不媚俗,摇滚但不颓废,象都市里一缕难得的清风,直达内心深处,让人强烈 共鸣,难以忘怀。可惜天炉英才,自家驹去后,Beyond辉煌不再,后来的歌曲我一首也没听过。去年Beyond解散,北京告别演唱会,我第一次有种强烈 的冲动想去缅怀一下《旧日的足迹》,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后来在家中看到实况,老婆从厨房甩过一句“唱得还没你好呢!”,顿时气馁,唏嘘不已……
怀念家驹
===========

你在天堂还吗? ————致家驹

1993年6月30日,Beyond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无声的告别》了我们,许多歌迷悲痛欲 绝,《无语问苍天》。家驹永远是歌迷心中的《情人》,我们永远都《喜欢你》。《交织千颗心》是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心情,想起《昔日舞曲》,想起Beyond 的《光辉岁月》,而你却让我们《永远等待》。再见家驹,《再见理想》,我们要寻找那《旧日的足迹》,然而现在只能踏着《灰色轨迹》,告诉我们那《曾是拥 有》,你曾说过《活着便精彩》,就是在那《冷雨夜》你离开了我们。我们知道你《未曾后悔》过,你也告诉我们在音乐的道路上一定要《坚持信念》,在《逝去日 子》里,只有《大地》在陪伴着你。

“家驹《原谅我今天》,我没能搞好Beyond。”这是阿Paul的心声。“家驹回来吧,《爸爸妈 妈》在等你,我们不会再让你参加《俾面派对》和《高温派对》了,《愿我能》代替你,如果不去日本,那么一切……《我是愤怒》了,为什么上天如此不公平, 《岁月无声》,《天堂》的《声音》一定是好听的,真想与你再次弹奏那《午夜怨曲》,《我早该习惯》一个人的生活,然而没有了你,我的内心真是《无尽空 虚》,《为了你,为了我》你也不能以个人离去。我《不再犹豫》了我要《战胜心魔》,《冲开一切》,尽管你内心是那么善良《总有爱》但是《我有我风格》,我 不奢望《完全的拥有》只想说声My《Love》,《祝你愉快》,你《无悔这一生》,《二楼后座》留着我们青春美好的回忆,我只想说一声家驹我们《真的爱 你》”

 

– 作者: 渔民 2006年02月6日, 星期一 13:34

宋诗的尴尬

读了沈园的读《宋诗选注·序》,发点感慨:
为什么宋人会写词却不会写诗,这一点值得研究,个人觉得,可能是词在当时较流行的缘故,代表了更高级的文学形式,就象是现在的相声与小品,后者形式更活泼一些,也正象文中毛泽东评论的,更贴近人民生活这个“源泉”。谬论一下,望高人赐教,呵呵。

– 作者: 渔民 2006年02月24日, 星期五 17:31

“吃豆腐”的由来

老是在一些坛子里贴笑话,实在是太没原创精神了。还好,今天无事,正所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何以解忧,唯有论坛。特原创一篇,博大家一笑。
    话说中国人这吃豆腐的历史,恐怕就要追溯到上古的年代,虽无历史学家的严谨考证,但我想早在春秋时也该有了吧,要不,怎么会有“豆腐西施”的称谓呢?算 了,这个课题还是留给那些我们尊敬的“博士”,“烈士”之类的去研究吧,今天在这里跟诸位聊一聊的是为什么会有“吃豆腐”一说。嗨,豆腐可不就是用来吃的 嘛,不说吃豆腐,难道说“吻豆腐”?答对了,加100分,中国人缺少的就是您这种非理性思维,鼓掌。好了,闲语少说,书归正传。
麻婆,葱花,相信诸位也都听闻大名,这两位之所以家喻户晓,其实与豆腐不无关系。豆腐与麻婆本是一家,麻婆豆腐的口碑在群众的心目中也是极佳的,他们总是 形影不离,夫唱妇随,为大众的饮食文化默默奉献。但好景不长,这豆腐别看外表方方正正,老实忠厚,整天任麻婆死缠烂打,嘴里不说,其实心里也有些怨气。想 自己白壁无暇,虽不是玉树临风,也算是膀阔腰圆,却总是搭着这么个一堆烂泥似的麻婆,没的辱没了前程。一日,也是天有凑巧,这豆腐出门打酒,碰上了葱花, 小葱那时恰值二八芳龄,亭亭玉立,一袭青衣,尽显婀娜多姿,那根玉腿就更别提了,比如今这满世界的极品美腿强哪去了,那小葱就这么往豆腐面前一晃,呛人的 香味就令豆腐窒息了,那一刻,豆腐只想唱歌,“青葱岁月…”,“only you…”,“super star…”,这些经典就象幻灯似的在他脑子里一一闪现,不过,等他张开口的时候,小葱已经过去了,他终于没有唱出来,末了,费劲的咽了一口唾沫,说 “妈的,强,真强”。
事情总是要有些意外才能让人回味,豆腐今天回忆起那天的情形,仍然有些如痴如醉:没想到她竟然回来了,oh,MY GOD …后面的话由于豆腐过于激动,有些语焉不详,且过于煽情,少儿不宜,本人未能尽录,见谅。总之,豆腐与小葱好上了,小葱拌豆腐更是连续八周雄踞华菜流 行榜榜首,更有好事者整出一歇后语:一青二白。靠,上下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就此发端,实乃是国之大幸啊!不过,也有人不幸,那就是麻婆。
自那一日豆腐出门,麻婆就觉得眼睛乱跳,家里明明还有两坛呢,出门打什么酒呀?果不其然,偷人都偷到老娘的头上了,麻婆忿忿地想,不把你这小妮子整臭,我 就不信麻!这一日,麻婆早早就出门了,谎称出门办事,晚上才回,那豆腐不由得心头暗喜,口中嗯唔。麻婆前脚刚走,豆腐就去找了葱花,两人直奔闹市,要玩个 潇洒快活!那麻婆远远地跟在后面,气得咬牙切齿,口骂不迭,眼见得前面到了一个热闹所在,人山人海地围着看模特表演,那小葱豆腐也挤向其中看热闹。麻婆暗 想,天助我也,就在此处,叫你臭名远扬。疾步上前,把那葱花硬生生拽了出来,指着鼻子破口大骂:你这无比淫贱的小娼妇,怎敢勾引我家豆腐。不要脸的下流胚 子!呸,你也不照照自己,脸都老成一把麻花了,还到这大街上来丢人现眼的。什么你家豆腐,我家豆腐的,告诉你,我今天吃你豆腐吃定了。嘿,诸位看官,吃豆 腐就是这么来的,记住了,回头您儿子问您,您可千万别答错,这可是事关下一代的问题,要不怎么说,咱这方块字博大精深呢,就这“豆腐”二字,学问老了,您 还别不信,赶明儿,我啊,再给您诌一篇,如何?
接着说,咱这故事还没完呢,说那一日呀,这街市可真是热闹了,模特表演那有这当街对骂好看呀,一时间把四周堵了个水泄不通,人越多,麻婆的劲越大,时而涕 泪横流,哭诉豆腐的薄情寡义;时而声色俱厉,痛斥小葱的卑鄙下流;而小葱,在市井里混了多年,亦非等闲之辈,红嘴白牙,搬弄事非,从来都是伊的强项。真真 是好一场对骂,印象中只有当年周星星与妓院老鸨的那一场堪与媲美,据当年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叔叔回忆,最后,还是麻婆祭出了绝招:铛铛铛铛,华夏名菜专利 证书!上书:兹证明,麻婆豆腐属华夏名菜,其配方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BG3721,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剽窃……听到了吗?不能嫖妾,诸位,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能嫖妾……
于是,麻婆胜出,众看客无不绝倒,faint,faint,faint again.

 

– 作者: tigerchamp 2004年05月20日, 星期四 00:20

关于心情

    心情二字,实非文章能言。盖人之心情,如天上浮云,瞬息万变,而其不可捉摸之态,亦如世事时局,变幻莫测。以已之心,度他人之腹,难免有驴唇马嘴之失,或自作多情之累。而以人观已,则又生我亦如是之叹,盖五十百步之间,殊无二致。

– 作者: tigerchamp 2004年07月24日, 星期六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