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者,这是个有趣的话题,“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令人无限遐想却又思而不得,平添几分神秘。为什么会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看了一篇怀图雅的文章,遂很些感慨。
其 实对于隐者,我从未见过,也并不向往。为什么要隐,这是个问题,隐到何种程度,这也是个问题。我所知道的隐者大抵有两种,一种真隐,而另一种姑且称作假 隐。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大约可以算作前者,这一类人物历史上颇多,尤其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我相信他们是抱 了终老山林的决心的。而另一种,其实是打了隐者的旗号,韬光养晦,伺机而动的,象姜太公,诸葛孔明之类的应该算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因此,我很想知道图雅究竟属于哪一种,如果是真隐,那么是什么促使他放弃嬉笑怒骂的文字而自绝于网络的呢?如果是假隐,那又为什么杳如黄鹤,毫无半点消息呢?因为既然是假隐,总应该不时地放出些风声,以期与主流社会保持若即若离的联系,为日后的出山作些铺垫。
想来想去,觉得他是真的隐了,十年时间,足以改变一切。或许网络文学对于他而言,就象是一场游戏,而隐于网不过是Game Over,仅此而已。
– 作者: 渔民 2005年10月18日, 星期二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