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母亲

年轻的时候幼稚荒唐,我行我素,从来没考虑到父母的心情,做了很多让父母伤心的事。尤其是在婚姻的事情上,至今令母亲耿耿于怀,不能原谅我对她的欺瞒。虽然母亲的一些话我不能完全赞同,但母亲却完全是用了一颗爱我的心,这每每令我难以言说。
爱就爱了,歌虽然好唱,但结局却不一定浪漫。
以前写的,贴在这里,也寄托我对母亲的一丝歉疚。

母亲节已经过了,电台里的DJ不再温情放送,点歌的人们也一下子少了很多。下午路过一个花店,母亲节几个大字还贴在玻璃橱窗上,但已是摇摇欲坠,想起那一天买花的热闹场面,不由得有些感慨。
我是一个客居北京的游子,而我那亲爱的母亲远在千里之遥,我没有那样的福气能够手捧鲜花去祝福她节日快乐,只能用电话送去我的问候。电话那头,妈妈显得十分高兴,问起我这些日子的近况,嘱咐胃不太好,注意饮食……
母 亲没有多少文化,也不懂得太多的大道理,她所有的只是对我们的爱,对我们将来的企盼。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母亲想方设法地干活,当保姆、做缝纫、卖 冰棍,大凡能想到的,她都去干,艰辛地积攒着每一分钱。母亲总是教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念书,听老师的话,将来作个有出息的孩子。每次我们考试取得好的成 绩时,母亲就会很高兴,满脸的幸福与希望。
母亲很能干,无论粗活,细活,样样都很在行。母亲的手宽且厚,上面布满老茧,粗糙得有如饱经风霜的树 皮。正是这双手,托起了生活的重负,将我们兄弟扶养成人。母亲很小的时候,外婆便去世了,过早地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待到为人母后,更是日夜操劳。父亲常 年出差在外,母亲独自一人带着我们在农村生活,平日里还要跟村里的人一起出工,挣取微薄的口粮,日子的难过可想而知。那时候母亲从来都吃不饱,总是省下粮 食来给我们吃,但母亲很要强,再苦再累,也从来不肯落人后,出工干活甚至比那些男人们还强。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些日子,母亲依然是很自豪的样子。最要命的 是我们生病的时候,有一次晚上我发高烧,神志不清,妈妈背起我就往外跑,去乡里的卫生所要翻过一座大山,山路穿过一片乱坟地,那条小路即使是白天也阴气森 森,少有人至,那一夜不知道妈妈是怎样走过那条山路……后来,我问妈妈,妈妈说当时只觉得背上的我烧越来越高,别的都不记得了,等到卫生所的时候,全身都 湿透了,象从水里出来一样。
渐渐地我们都大了,要上学了,家也搬到了县城里。父亲一人的工资无法支撑整个家庭的开支,母亲就是在那里开始四处找活 干的,刚开始替人家当保姆,后来又做缝纫,在家里替人家做衣服,由于妈妈手艺好而且认真负责,当时很多人都将布料送到家里来让妈妈做,很多新式的服装,妈 妈拿来看看,便会做了,而且很不错。但渐渐的,市面上的成衣越来越多,而且款式多样,人们慢慢习惯去买衣服,再加上后来我们举家搬到另一个城市里去了,妈 妈便不再为人做衣服了,妈妈开始在家做豆芽菜,挑到市场去卖。那时家里的厨房总是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箱,都是用来做豆芽的。做豆芽很辛苦,要按时浇水,一 不小心就会烂掉,母亲与父亲每天晚上轮流起来浇水,早晨天麻麻亮的时候,妈妈便挑着豆芽去菜场卖。卖豆芽的人很多,生意也不太好,妈妈通常都回来的很晚, 一直等到菜场没有什么人了,才挑着剩下的豆芽回来。这些剩下的很难保存,一般都只能是拿去喂猪,几分钱一斤,还得求着人家说好话。
记得有一次,由 于停水的缘故,豆芽都坏了,那天早晨妈妈没有吃饭,一脸疲惫地坐在那里看着那些晚上还好好的豆芽,末了起来对爸爸说要把这些烂的都卖去养猪场,爸爸说算 了,没几个钱,那么远。妈妈没说话,装好坏的豆芽,挑起担子走了。那个养猪场很远,我跟妈妈去过一次。那天的天气很热,临出门的时候,我们都想叫妈妈别去 了,但终于我们还是没说,我们知道妈妈心痛那些豆芽,虽然没几个钱,妈妈也不愿让它白白浪费。这后来,我们家专门砌了一个小水池,不论什么时候,里面的水 总是满满的。
豆芽做了好几年,妈妈每天日夜操劳,直到我们都考上了大学。所幸那时我们的学费并不太高,哥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上了军校,但即便 如此,日子也还是紧巴巴的,妈妈又进了冰厂做冰棍。把成型的冰棍脱模,包上包装纸码好,这是一个需要力量与速度的活,暑假里我也曾和妈妈一起去体验生活: 将满是冰棍的铁模具提起来,放入一个大池子中,模具的整个下半部都泡在水里,一个大池子中会同时放有大约七八个这样的模具,你要不停地看看每个模具里的冰 棍是否已经可以拨出,要正合适,时间不够,拎出来后拨不出来,时间长了,冰棍会化掉。等把模具从池子里拿出来后,你需要快速地将模具里的冰棍拨出,放入一 个大筐里,然后去取另一个,等所有的冰棍都拨出来以后,接下来的是坐下来包装。那时不象现在,用机器包装,都是用一种好象打个蜡的包装纸,卷起冰棍再两头 拧一下就好了,但要想既包得快又不弄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一点技巧。妈妈在冰厂也呆了几个夏天,冷库里成天都是潮湿的,阴冷的,妈妈也因此落下了风湿 的毛病。
除了整日里的劳累,母亲还想方设法地找些空地种些家常的菜蔬,象白菜,西红柿,辣椒之类的,以贴补家用。翻地、除草、施肥,这些农家人的手艺母亲都驾轻就熟,精心地照看着每一块菜地。直到后来,所有的荒地都建起了房屋,我们的家的菜园才逐渐消失。
如今,我们都长大成人,也都参加了工作。妈妈不需要再为生活操劳了,辛苦了一辈子,也该颐养天年了,但妈妈却老了,头发也都花白了。常年的劳累,使母亲落下了一身病痛。一年之中难得过几天安逸的日子。我们常年在外,无法在膝前尽孝,还总是劳母亲挂念,心中真的十分愧疚。
古 人云:父母在,不远行。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毕竟很难。因此,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是值得我们记念与回味的,记念那些母亲曾经历的苦难,回味那些母亲 曾给予的关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永远都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心里,无论你走到哪里,也无论你身在何方。所以,请一定记住:带着妈妈的嘱托 上路,带着妈妈的期盼回家。

 

– 作者: 渔民 2005年02月5日, 星期六 16:46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