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 永远怀念亲爱的父亲
首页 纪念文集 相册 登陆

My father

姓名: 陈敏捷
生辰: 农历 1940.7.22
祭日: 公历 2007.5.25
民族: 汉
籍贯: 湖南省邵阳县
地区: 湖南
国家: 中国
职业: 地质工作者

献花点烛上香祭酒


统计信息
日志: 36
评论: 7
到访: 65540 [统计]
今日: 91
在线: 2

日历
2025 - 11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录相
2008年1月16日15:28星期三  | Posted by
晚上的时候母亲拿了些以前录的DVD来看,说在哥那里放不出来,不清楚。这是几年前录的,内容是母亲自己打太极拳的示范。妈说有些动作忘记了,重新看一下。妈妈的太极拳打得很好,曾经和别人一起代表父亲的单位到娄底市参加比赛。在录相里,有一段是父亲和母亲一起打的,父亲的精神很好,但动作稍显僵硬,没有妈妈打得那么流畅。打完后,父亲还吹了一段葫芦丝。母亲边看边流泪,说几年前身体还蛮好的,一天爬两次山呢……我们听了都伤心落泪,父亲走得太快了,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我们一起回忆起父亲这几年逐渐病重的情形,都觉得是抗结核药害的。父亲自从在结核病医院出院以后,就变得十分虚弱,再加上连续吃了八个月的抗结核药物,身体每况愈下。其实父亲的结核是非活动性的,没有传染,这一点经多次的化验都确认了,但父亲担心家人的健康,依然坚持服药。这些药物对父亲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母亲回忆说,那时候,父亲每隔几天就称重,每次都瘦一点。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及早地让父亲停药或许病情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儿子写完作业也过来看了一会儿,睡觉的时候哭了,说想爷爷。儿子的名字是爸爸取的,父亲很喜欢他,在我们家住着的时候每天送孙子上学,教他写作业,陪他玩。虽然身体不好,但父亲很有耐心,从不发脾气,小家伙也特别喜欢他爷爷。儿子虽然还小,但也知道爷爷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今天看了录相,想起他爷爷,伤心也是很自然的。相信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能感受到孙子对他的这份想念之情。
后来我想,可能母亲就是因为思念父亲,才要拿这些DVD来看的吧。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0) | 阅读191次
祭拜
天气2007年11月26日07:32星期一  | Posted by

昨天跟母亲和哥哥一起去了父亲的墓地,祭拜了一下。
哥哥晚上梦见父亲,因此有想去祭扫的意思,于是给我打了电话,我从家中赶去,在路上和他们一起会合。大家一见面,才发现原来昨天也正好是父亲病逝整半年的日子,不免感叹一番,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亦未可知。
刚见面的时候我就看见妈妈的眼圈红红的,等到了墓地,妈妈再也控制不住,趴在父亲的墓碑前放声大哭,诉说着父亲离开后自己内心的悲痛,遗憾自己当时没能把爸爸送到一个可能会更好的医院。其实这些都是事先无法预料的,但妈妈总是会这样想,想着或许那样,父亲不会这么早地离开我们。我们兄弟俩逐一摆上供品,其中有父亲年轻时爱吃的鸡胗,以及一些水果和面点。
母亲不停地哭泣,我们担心她的身体,想要扶她起来,她不肯,仍然执意蹲在那里。大家都很伤感,不时地擦拭着眼泪。我陪着妈妈一起蹲在爸爸的墓前,看着那碑上的镏金大字,父亲的名字显得熟悉而又突兀,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正象我妻子在父亲刚去世不久时说的——总觉得他没有走,只是暂时生活在别处而已。
临走的时候,我在父亲的墓前恭恭敬敬地跪下,祈求父亲保佑母亲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平安。记得有一年除夕,爸妈给他们的孙子包了压岁钱,我让儿子磕头谢谢爷爷奶奶,当时父亲很严肃地说,以后不许这样了,又不是旧社会。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但这一次,我想,父亲的在天之灵应该不会怪我的,作为他的儿子,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拜谢他的养育之恩,已是憾事;及至老逝,即便长跪不起,亦不能报其于万一,又何况灵前祭扫,跪拜祈福乎。
返程途中,过一果园,遍植柿树。时近初冬,柿叶尽落,唯见硕果累累,红耀枝头,羡煞人眼。于是停车稍驻,略尽采摘之乐。所憾者惟盍家聚会,独少一人耳。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0) | 阅读219次
纪念父亲
2007年11月26日01:47星期一  | Posted by

专心做好你自己的工作,不要什么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处世都知道,知道那么多,对谁有用呢?对国家,对家人,对自己可能都用处不大。

在家里呆了几天,今天一天就有四、五次想起了父亲。我总是觉得父亲走得太早,没有来得及享受好的生活。而我现在已经可以给他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了。总是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多陪他聊天,陪他下下棋,陪他出去走走。总是想着当初在他生病时,是不是送错了医院,耽误了治疗。我想,这么想着也不是办法,也没有任何用处。还是做做阿Q吧。我已经做了不少事情,也算得上一个孝顺的儿子了。从我高中毕业上军校开始,就为家里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毕业后,我在部队的工资大部分都寄回了家里,否则父母连看病的钱都没有了。近几年中,父母在北京,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我家里,我们给生活费,他们自己的工资从来都不用花,而且还可以经常存下一些钱来。应该说,我做了不少了。
其实,从1994年开始,我和弟弟一起大学毕业,之后,我们俩就没有再花过家里一分钱,包括我们兄弟俩的结婚。父亲几次生病住院,我们俩兄弟也都出钱出力。十三年来,应该说,父母在经济上还是没有太大的压力的。生活也还算安闲。只是父亲身体一直不太好,另外,为弟弟的婚姻也受了些气。
俱往矣。吸取父亲的教训,不合群的性格、瘦弱的身体、事业上的不成功,这些毁掉了父亲晚年的幸福生活。也增加了儿女们的痛苦。因此,我们必须照顾好自己,保证自己老来不要依靠子女养活,不要让亲人为自己担心,不要依靠他人的怜悯。
好好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多锻炼,注意营养,生活有规律,这是一切事情的基础。
多交些好朋友,为人要主动些,只有主动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专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多动脑筋,主动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争取好的职位,用自己事业的成功来纪念和告慰父亲。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1) | 阅读363次
子欲养而亲不待
天气2007年9月21日04:58星期五  | Posted by

父亲在世的时候,我曾经动过好几次念头,想带父亲去:
坐一次飞机
到吉林看看他当年的母校
吃一次全聚德
...
而结果终于成了永久的遗憾。
也就是在前面提到的父亲生日那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专题《俺爹俺娘》,一个叫焦波的记者给他年迈的父母留下近万张摄影相片以及几百小时的DV,他想用这种方式永远留住他的爹娘。而最终,他的行为及展览感动了千千万万像我们一样的为生活奔忙的儿女,每个人都从他的相片看到了自己的爹娘,想起了自己的爹娘,并开始惦记自己的爹娘。
那天我和妻子一起看得潸然泪下。正象焦波在最后说的:早点为你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给以后留下太多遗憾。等他们有一天真的走了,想孝敬也没有机会了。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1) | 阅读432次
生日
2007年9月3日11:45星期一  | Posted by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临下班的时候突然想起。没有时间去买纸钱了,等下次到墓上祭奠的时候再补上吧。父亲的音容宛在,但却人鬼殊途,睹物思人,痛何如哉!!刚才在祭酒的时候差点控制不住,恰巧有个同事过来有事才稍稍收住悲伤。那一瞬间整个心就象被某种东西抓住一样,沉浸在伤痛中无法自拔。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0) | 阅读310次
父亲的腰
2007年9月2日06:06星期日  | Posted by
很久以前写的了,今天突然想起来,贴到这里,作为对父亲的怀念。

今年夏天快到的时候,父亲的腰痛又犯了。我是在电话里得知这个消息的,那天我正在南宁出差,眼看着到了周末,心中想打个电话回家吧,好久以来一直在外面东奔西跑,过年也难得回一次家,即便回家一趟,也常常是来去匆匆,难得有尽兴团聚的时候。平常的时候也就只有经常到几个电话回家报个平安,问问二老的近况。
当时听到妈妈说,爸爸住院了,我心里硌磴一下,那一刻胸口仿佛被一团棉花堵住了一样,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父亲犯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病据说中老年人常有,也是老毛病了,但这一次发作得特别厉害,住了院,折腾了半天也不见好转。最后医生建议动手术,但对手术后的效果却也没有太大的把握,说是年龄大了,恢复起来可能要困难些。就这样,父亲犹豫着出了院,在家里进行自我治疗,而所谓的自我治疗,其实就是在门上自己做一个象单杠一样的东西,然后整个人吊在上面,模拟医院里的牵引……
放下电话,我的心里乱成了一团麻,父亲那苍老的面容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往事象幻灯一般在脑海里滑过。
父亲是那个年代里少有的大学生,地质专业毕业,一腔热情,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深山老林里,风餐露宿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带足干粮、罐头一上山多则几月少则十天,多年的野外生活摧残了父亲原本就不很结实的身体,落下了一身病痛,胃痛、骨髓炎、腰痛,在我们兄弟上学以后,日子渐渐安定下来,父亲不再从事野外工作,在地质队的本部安定下来,那时的地质队在我们那地方也算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单位,效益虽不算太好,但职工的日子也不算太差,父亲一人在单位上班,母亲没有工作,一个人的薪水要养活一家四口人,日子就过得有些捉襟见肘了。自我记事起,母亲就开始不断地找活干,卖烟卷、卖冰棍、做裁缝、到印刷厂做临时工,反正能想到的,能找到的活儿她都干,但我们家的日子并没有因此而稍有起色。生活的重负累垮了他们的身体,压弯了他们的腰。因为没钱,父亲有病从来不去医院,除非实在是忍受不了,好说歹说地去了医院,还没有几天,稍有好转他就出院了,说住院有什么用,还白花钱。
父亲是那种老实巴交,不爱说话的人。平时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以前偶尔还喝一点酒,但后来胃痛老犯,也就不喝了。父亲在单位里兢兢业业,在同事间的口碑也是极好的,但父亲有中国传统文人式的清高,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嗤之以鼻,同时父亲在人际交往上是迟顿的,他不愿抛头露面,与世无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这种生活是父亲所向往的。父亲的性格阻碍了父亲在仕途上的发展,虽然父亲有着极好的资历,极强的工作能力,而且也不乏机会的垂青。父亲一直在他那工程师的位置上干到退休,现在拿着少得可怜的退休工资,老两口马马虎虎地过着。对此,母亲曾抱怨父亲:堂堂一个大学生,还不如人家一个中专生,人家倒能升官发财,就你一辈子老实巴交,脾气倔,会干活,能力强有什么用……父亲听了这些,也不言语,一个人捧着本书进了里屋,坐在那有些年月、漆已有些斑驳的书桌前,很平静地戴了老花镜,细细地看书。父亲瘦弱的躯体端坐在圆凳上,由于远视的原因,他捧着书的手用力地向前伸着,腰杆挺得笔直。则脸上的神情则近乎虔诚。
父亲这一辈子谈不上有什么成就,而他也很少向我们讲述他以前的故事,关于父亲的一些事情都是奶奶或母亲告诉我们的。小时候父亲在我们的眼里是很严厉的,这种感觉到我们大了以后依然阻碍着我们与父亲在思想上更好地交流。到我们高中的时候,为了能让我们就读于更好的学校,家里把我们送到外地求学,这样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每次放假回家,父亲都会拿出象棋来兴致勃勃地陪我们下棋。在夏天的傍晚,伴着习习的凉风,我与哥哥联合起来与父亲斗棋,一边吃着妈妈自己炸的蚕豆,一边大呼小叫地偷袭叫“将”。母亲虽然不懂下棋,这时却也总是饶有兴趣地在一旁看棋,不时地帮我们“出谋划策”,鼓劲加油,这种愉快,融洽的家庭氛围至今令我难以忘怀。而这时的父亲往往也是谈笑风生,心情极好的。
最近这几年,父亲明显地老了许多,每次打电话回家,在电话里,父亲的声音总是显得那么苍老,苍老得象一声远古的叹息,让人在不经意间体味到人生的艰辛与短暂。记得在我们高中时,父亲的步伐还是很矫健的,父亲个子不高,但走路很急,不象别人那些背剪着双手、踱着方步,边走边左顾右盼地看风景,他眼睛很专一地盯着前面的路,迈步急且有力,父亲很少有机会在路上和别人寒暄半天,往往是点点头就过去了。母亲为此也经常说父亲只顾低头走路,不看人,早晚会变成驼背。而现在父亲的背真的有点驼了,是到该好好休息、安度晚年的时候了。可是病魔无情,残酷的生活给父亲的身体造成众多的创伤,多年的辛苦劳累,父亲落下了多种慢性疾病,1年365天,难得有安稳舒心的日子。每念及此,心里总是象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千般滋味,百感交集。
当写完上面这些文字,我发现自己已潸然泪下,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恍惚中我仿佛看到父亲吊在自制的单杠上,颇有些自得地对我说:就这样,挺好,过不了几就没事了......
愿真主保佑所有善良的人,不再受病魔的侵扰,愿父亲的腰,早日康复,阿门。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0) | 阅读287次
娄底的房子
2007年8月26日04:40星期日  | Posted by
早晨上班的路上,接到哥的电话,问我对家里房子的处理意见。妈在两天前已经回到娄底,这次回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房子处理一下。父亲走了,母亲是一定要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娄底的房子自然也就没有了保留的必要。但真正说起来要卖,心里总还是有些不舍,毕竟那里承载了我们一家生活成长的记忆,房子虽然是老旧一点,但那种熟悉的气息让人感到很亲切。
去年底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陪妈妈回家了一趟,算起来总有5年左右没回家了,虽然不是“近乡情更怯”,但那种回家的感觉还是很让人怀念的。当我推开那扇有些斑驳的屋门,映进眼帘的一切和当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客厅里老旧的沙发,蒙着布罩的洗衣机,布罩是母亲亲手做的;再往里是爸妈的卧室,请人做的双人床,床头的一个大箱子上放着部电话,也罩着一块手帕大小的红布,母亲用东西很爱惜,家里大凡电器都亲手做了一个布罩,有些还绣上些字呀,花呀什么的,很朴素,很干净的那种。靠窗边是一张书桌,由于时间长了,桌面上木板间的缝隙清楚可见,有些地方油漆脱落了,露出白色的腻子。这桌子是父亲亲手做的,外公会做木工,留了一套工具在我们家,父亲自己琢磨着弄,居然也做出不少东西,象什么桌子,椅子之类的。最让我觉得了不起的是父亲自己封的小阳台,虽然做工粗糙,但这么些年过去了依然管用。
紧靠着爸妈的卧室,是我们兄弟的房间,里面除了一张上下床,一个冰箱,就再没什么了。以前的房子都设计得很紧凑,我们家三室一厅,居然建面才60多平米,这在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床对面的墙上有个凹进去的水泥书架,正好在门的后面,平常开着门的时候根本看不见。看来当然设计的人还是用了一番心思的,不过我现在想起来,觉得这墙得多厚呀,岂不是很浪费空间?
穿过我们的房间,就来到了南面的大阳台,这里摆了几盆花草,都是那种不大用人管,生命力较强的,象仙人掌,小金桔什么的。最靠里的角落里堆着一些杂物,那里以前用来放煤球,以及冬天用的木炭,曾经还在那养过鸡和鸽子。如今这些都早已成了过去,但那些木头架子,煤炉,妈妈没舍得扔,都折散了整齐地码在那儿。
上次临走的时候,我用数码相机录了一个短片,把屋里的每个角落都拍了下来,心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了,权作个纪念。谁知刚过半年,父亲竟离我们而去了,这房子也马上将要转卖他人,而我那个短片,也确确地成了永久的纪念,世事难料也如是。
父亲在北京住着的时候,也常常想要回去看看的,一方面因为健康上的原因,另一方面,放心不下他孙子的学业。父亲总是说:小家伙还小,让他自己上下学怎么行呢?如今马路上这么乱……等他再大一点吧。而这一等竟成了绝别,父亲终于没能再回去看看。
房子是父亲留下来的,也是父亲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如今即将易主,自然是要来跟父亲说一声的。愿父亲的在天之灵能保佑妈妈在娄底一切顺利,早日返京。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0) | 阅读337次
爸,我们去看您了
天气2007年7月30日05:11星期一  | Posted by

昨天是父亲入葬2个月的日子,一大早,哥哥打来电话,说一起去看看。
约1小时的车程,到达陵园的时候,大概3点多钟。天气闷得厉害,象蒸笼一样,园子里人很少,很安静,偶尔有来挑选墓地的人从我们身边走过。路边的扬声器里放着一支不知名的曲子,空气里弥漫着一丝哀惋的情绪。我们沿着墓区东边的小路,径直来到父亲的墓碑前。2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四周的景象跟当时我们来为父亲送别的时候没什么两样。父亲静静地躺在青山翠柏之中,永远地安息,正如哲人所言:人啊,生于尘土,也终归于尘土。
来之前,我特意去准备了几样供品,带了一碟油炸蚕豆,父亲生前最爱吃的这种油炸香脆的食品,一袋奶油小面包。遗憾的是本来还想带一样水果:香蕉,但中午的时侯超市里卖水果的人不在,没能买到。我们把供品摆上,默默地凝视着墓碑上父亲的名字。挚爱的父亲就这样离我们远去,只留下这几个镏金的大字证明他曾经的存在,这实在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一个工作人员过来帮我们把墓碑重新擦拭了一遍,其实上面本来并没有什么灰尘。可能是他们勤于打扫的缘故,也或者是这几天雨水频繁的原因,总之这让我们感到一丝欣慰。墓碑前的地方很小,只容两人站立,加之天气炎热,我们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在回忆了一些父亲生前的点滴后,我们驱车离开了陵园。
一路上我在想,城市里的陵园其实倒不如乡下的墓地,在乡下僻静的山上,烧香焚纸,祭扫完后,一家人犹可围坐墓前,追忆过往,共叙亲情。或许亲人泉下有知,亦可稍得慰藉。而在城市里,纵有银钱买来如此大块墓地,也无焚纸烧香之便利,文明祭扫,毕竟少了些传统的意味。
自从父亲走后,心里总是怀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开始喜欢作一些伤感的诗句。很早就喜欢李煜的《浪淘沙-窗外雨潺潺》,但以前是喜欢他的言词韵律,而现在更多的是品味其中的忧伤心境。这几天苦思冥想,又照着词牌作了一首,录在这里,权作纪念。

花落水流红
转瞬无踪
当时曾见露华浓
回望远山含黛处
郁郁葱葱

何必锁愁容
此恨无穷
年年岁岁与今同
应悟万般皆梦幻
色色空空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0) | 阅读257次
随缘
2007年7月26日13:17星期四  | Posted by

随缘。缘起缘灭,聚散离合,生老病死……在这个大客栈一样的世界上,你我只是寄宿者之一,天黑时投店入住,鸡鸣后就得重整行囊起程。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0) | 阅读290次
想你
2007年7月26日13:11星期四  | Posted by

虽知人生无常

却难以接受你的远去

虽知死亡是辩证法的胜利

却无法挥去心中之痛

黑夜来临时

想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人欲哭

常盼世上有鬼神

人鬼共叙未了情


阅读全文
Category 纪念文集 | 评论(0) | 阅读271次
 
14 reads, 1 writes, processed in 0.0049610s